聯系方式
Q:
扎西,彝語,意為山腳下有水的壩子。云南旅游昭通烏蒙山北支逶迤南來,奇峰迭起,環拱如屏,山間谷地寬展,平疇如畫,扎西河清流跌宕,縈回其間。山腳下有水的壩子,名符其實...
云南旅游昭通彝良縣龍安鄉火燒壩村有一山,當地人稱瘦石山。清光緒年間,山主陸盛田雅好文墨,常邀約三五同道聚會,詩詞唱和,書畫遣興。有所得,便刊刻于瘦石山上,四五年間...
云南旅游昭通彝良縣牛街鎮,位于縣地東北部。西界鹽津縣,北與四川筠連縣毗鄰。鎮人民政府所在地營盤上,距縣城82公里。境內,山高谷深,馬鞍山、蓮花山、羅漢林異峰突起,...
清雍正六年(1728)設彝良州同,治今奎香,建衙署。光緒三十四年(1908)裁彝良州同,置彝良縣,治奎香。宣統二年治所遷角奎(今縣城)。 州同衙署遺址位于云南旅游昭...
望海樓位于云南旅游昭通市南郊鳳凰山西麓,距城約2公里,清乾隆二十五年(1760)恩安縣知縣沈生遴建。 在清代任職云南旅游昭通的府縣官員中,沈生遴是一位讓人懷念的縣太...
翰林辛聯瑋-云南昭通旅游歷史文化,清咸豐五年(1855)暮春,賦閑在家的云南旅游昭通翰林辛聯瑋突然心血來潮,濡墨揮毫,為自己寫了一篇生壙文。其實,對于辛翰林來說,時...
人類不愿獨居,期望接觸、聯絡、溝通與交流,于是便有了部落,便有了村落,便有了集鎮和城市。昨天的城市和今天的城市肯定有許多不同,但就其荷載的人類生存、繁衍、發展的功...
馬可.波羅看到的昭通-云南歷史旅游文化,在完成了元世祖忽必烈交辦的公差任務后,意大利人馬可.波羅從中緬邊境回到昆明。這是至冗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(1287~1290)...
昭通清官亭-云南歷史旅游文化,位于今云南旅游昭通市區西北隅的清官亭公園,原名三多塘,始建于清嘉慶十三年(1808)。是年,陜西三原舉人王禹甸受委恩安縣令。恩安是云南...
穆弘摩崖與孫髯翁金沙江行-云南昭通歷史旅游文化,在云南旅游昭通巧家縣白河灘金沙江岸的絕壁上,有一方題名摩崖石刻。石刻上部橫排,陰刻行書安瀾吉水4字,下部直排,陰刻行...